茧里的鱼啊

佛系码文碎碎念和嗑几对cp
因灵契首入坑,本命撒野,二本命全球高考,喜欢花城,比较喜欢巫哲和木苏里的作品。

#Day6

景物描写

看着相册里的这张图,忽而想起一句应景的诗:辽阔无边的海面上升起了一轮月亮,“海上生明月”。不过,这张图显然不是以明月为主的,毕竟天还没黑。

大约傍晚,天上还是一派静谧的蓝,几朵薄薄的云☁️飘在空中,没有流动感。水天相接处的云多一些,淡淡的粉紫色的云,也是薄薄一层,均匀铺在天边。我不想再用油画之类的比喻来形容这场景,因为这方天空,属于大自然。圆而朦胧的月亮成为这天空的点缀物,不起眼却妙不可言。

此起彼伏的海面上,层层叠叠的浪花,像那互相追逐嬉闹的孩童,一浪追着一浪,追到沙滩上,再卷起白色的浪花。

此时夕阳的余晖比起晌午时的阳光,显得太平易近人了。打在沙滩上,使得黄沙更加耀眼,照在海面上,便在波涛中闪闪发着光。

人类建造出一条笔直的路,始于沙滩这边的陆地,伸向海面。上面建了一个白色的灯塔,想是要给在茫茫海面上行驶的船只指引什么方向。

整个画面,让人无法不去想海子那首诗: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。

可是这样的美景太多人爱,早就有大把人夸了。或诗人,或作家,总之不是我。

今日我不想再多说什么关于静谧深邃的蓝了。

我想,接下来到寻常老房子的一隅,发现点不一样的......嗯,美?


—华——丽——丽——分——隔——线—


红砖、白墙,你能想到什么?加上瓦片吧。嗯...故宫?不对,人家那是红墙。再加上青苔呢?

那这样,某个房里,堆满了一地瓦片的角落,一面墙是深深浅浅颜色不一的红砖,一面是白墙。两面墙相接的地方以及白墙与地面相近的边缘,长满了青苔。这下应该有大致的画面了吧?

只有两面墙未免太压抑,那在砖墙上开个窗吧,矩形的。再钻几个洞,装上圆柱形的铁柱。什么?装个防盗网不就好了?拜托,那是我们现代人才说什么防盗网。这墙都长青苔了,就往历史悠久里想嘛。

嗯,还得装上窗,可不是推拉式的,那时候可没这么潮又方便的窗。再想一下,推开窗,是双手在窗面上,往外推,诶,对,往外。

那一地的瓦片,可以想象,这窗,也该不是完好无损的才对,聪明!左右两边木框边的窗啊,再分上下两格,下面的玻璃已完全不见踪迹喽,上边的却是好好的。

既然目前为止的画面,都这么的,嗯,荒凉了。又岂能少得了枯萎的植物的衬托?窗外面的上边沿,枯枝败叶垂挂而下。褐色的干枝叶,说明这作物枯萎之后显然被阳光晒过好长一段时间。顺着枝蔓往上,诶大面积早已没了生机的植物,就这么铺在房顶上。

一地的瓦片,房顶上一派光明。这瓦片应该不是经风吹雨打之后自然掉落,因为它们大部分完好无整地躺在地面上,而且屋顶之上一片残留的都没有,显然,是真的有人上房揭瓦了。且不深究。

梁柱子横横竖竖交错,一个个田字便长在屋顶上了。有些梁子断了,残破中倒是漏进更多的天光。不会压抑了。

只是这荒凉的场景,也叫人欢悦不起来的。置身其中,更加明白李煜那句“春花秋月何时了?往事知多少”诗中的景与情了。

某根房梁上,吊着一盏白炽灯,也是破旧了的。从中窥见房子尚好时,主人家生活其内的场景。那时一定没有这般敞亮,一盏小小的白炽灯所能发出的光实在是太有限了。人家会在这样的灯光下学习吗?

评论

热度(6)